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生態攝影課程20141213

        今天要上的是關於生態攝影的課程,我興奮地來到視聽教室,老師首先告訴我們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拍法不同角度、大小,例如把同一隻毛毛蟲拍成兩張照片,一張拍全身、一張紙拍臉部的特寫,它們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老師鼓勵我們去培養自己的「攝影眼」,意思就是讓自己的觀點不同,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接著老師給我們看了一些相片,叫我們找裡面的某些昆蟲,幾乎沒有半個人可以找得到。等到老師切換到下一張特寫的照片,我們才恍然大悟。

        接下來老師跟我們解釋光圈是什麼。光圈會影響相機的進光量和相片的景深,光圈的單位通常是用F來算,數字越小,光圈越大,例如F2F22比起來,F2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大光圈在相同的時間進光量比小光圈大,利用大光圈可以製造出散景的效果。

        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利用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的特點有:
 一、可營造好的氣氛
 二、有時比閃光燈好用,因為比較自然
 三、在逆光狀態下會黑黑的,但可以製造剪影的效果
 四、逆光時,還可以讓拍攝的物體呈現晶瑩剔透的感覺
 五、拍攝鳥類時,一定會用到自然光源,因為距離很遠,所以沒辦法用閃光燈捕捉到

        老師還教我們如何用輕微過曝來增加整體的感覺,如果相機上顯示+1的話,意思是過曝,0是普通狀態,-1則是曝光不足。

        但是,閃光燈也不輸給自然光源喔!閃光燈可以拍到像鱗粉的細節,也可以增加凝結的效果,尤其對會動的生物最有效。反光圈也可以改變光源方向,比較不會造成逆光,老師提醒我們逆光狀態下要記得打閃光燈,以免要拍細節時,拍得不清楚。

用兩個閃光燈在相對的角度照光,可以製造出消影的效果,讓本體更凸顯,不被影子干擾。下列是製造多方向光源可以用到的東西:
一、手電筒
二、錫箔紙
三、白紙
四、保麗龍板
五、其他光源或能反射光的物體 
如果要用手電筒等光源至多方向光源的話,要從閃光燈的反方向打燈,千萬不要打偏了,否則可能會同時出現兩個影子。利用多方向光源還可以表現三維物體的油亮光澤感。

        老師說,有時柔化光源也是一個很好的拍照方式。柔化光源的好處如下:
一、讓照片更有飽和度和穿透力
二、讓照片變得較柔和
三、減少用普通閃光燈的魚肚白現象
四、讓光線更均勻
五、讓相片看起來像是沒打閃光燈的樣子

        接著老師告訴我們要如何柔化光源,你可以在閃光燈前加上擴散板、柔光罩、描圖紙、衛生紙、塑膠袋、底片和養樂多空罐在側面打洞後卡在閃光燈上,只有閃光燈可以跳起來的相機可以用等。

        記得用來柔化光源的物體不要靠閃光燈太近,因為閃光燈拍下去的那一秒是高熱的。如果你把用來柔化光源的物體直接貼在閃光燈上,它有可能會被燒壞。所以,柔化光源時,記得要讓用來柔化光源物體和閃光燈中間隔一段距離。

        接下來老師教到了重要的快門。快門會影響進光量,且與物體會不會動、動得快不快,有直接的關係。普通相機的快門是六十分之一秒,在拍移動得很慢的昆蟲或者是蛹時,可以用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快門。在拍微微晃動的物體時,可以用兩百分之一秒的快門。風很大時,最好將快門調快,因為如果相機晃動,會很難拍攝物體。

再來是感光值ISO的介紹:
一、一般狀況時,感光值都設在100
二、如果光源不足且拍攝物體移動得較快,最好設400度甚至是800度再拍攝
三、拍星星及螢火蟲等只含有微弱光線的光源時,要將感光值設得非常高

        要拍比較黑暗、不清楚的物體時,可以把感光值調高,它會讓被拍攝的物體變得較清楚。可以利用生物周邊的環境,拍攝有趣的照片,例如要拍一隻小昆蟲時,如果它上方的葉子剛好有一個洞,就可以透過那個洞去拍攝昆蟲,達到讓觀賞者把焦點聚集在昆蟲身上的效果。

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利用焦平面概念清楚地拍攝物體,焦平面概念的意思就是跟鏡頭平行的位置拍的最清楚,且焦平面概念跟光圈有很大的關係。可以用腳架輔助曝光和拍攝等效果,利用剪影可以拍出形狀較特殊的物體,利用特寫可以拍攝物體身上特別的部分。

再來是偏光鏡的功能介紹:
一、濾掉雜光
二、去除水面反光
三、讓顏色更飽和
四、有時想拍混雜的背景時,最好不要用偏光鏡,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拍攝時如果拍不到物體的特寫沒關係,只要拍一張照片回家再放大裁切就好了。

近距離的「小花模式」可以清楚的拍出生物整體的輪廓,讓背景變得模糊。

廣角也不輸給小花模式喔!利用廣角可以拍出物體和它的棲息地,但是拍攝物體會變小。 
  
最後是生態攝影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穿太鮮豔的衣物
二、昆蟲很怕大動作,所以拍攝昆蟲時要小心接近


        我今天學到了很多攝影的技巧,也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希望我把這次的知識消化完後,我的攝影技術會再增長一節。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蝴蝶的保育與研究20141122


     今天要上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好興奮喔!今天要上的是關於蝴蝶的課程,我抱著愉快的心情往教室走去。

    上課了,老師首先告訴我們調查蝴蝶數量和種類的一個方法──穿越線調查法,穿越線調查法的規則如下:
Ø  一開始你要設一條穿越線,你每次調查都必須走固定的路線。
Ø  觀察的時間和速度必須固定,以免影響調查結果。
Ø  如果你的調查地點在森林裡,最好拉一條線進去,以防迷路或走的路線不固定。

接著老師告訴我們蝴蝶吃什麼,蝴蝶的食物有:
一、花蜜
二、樹液
三、腐果
四、尿液
有些蝴蝶還會喝酒呢!
我們可以利用蝴蝶的食性製作捕蝶陷阱,成功的捕捉蝴蝶。 

    之後老師還跟我們介紹了很多蝴蝶的天敵和特殊的蝴蝶,例如蜘蛛(蝴蝶的捕食性天敵)和寬尾鳳蝶(一級保育類,有兩條翅脈通向尾巴),我學會了好多事情,希望下次還能再認識更多新的蝴蝶。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天溪園校外教學心得20140927


        今天老師們要帶我們去天溪園做夜間生態觀察,出發之前,我檢查我的行囊,看有沒有帶齊所有的東西,檢查之後,我抱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到校門口集合。

        




        坐了不久的車後,我們到了天溪園外圍,我和湯老師脫隊了,但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前面的隊伍一直在走,沒有注意旁邊的東西,但是,我們一直在看旁邊的景物,看到了很多種蝴蝶和蜻蜓,還看到了大隻的人面蜘蛛呢!

        我們進入了天溪園,天溪園因為空氣潮濕,成為許多生物的生態棲地,裡面有一百多種蝴蝶,例如青鳳蝶、大鳳蝶、紋白蝶等,我們還看到了許多昆蟲和植物,例如跑步很快的步行蟲、長得很像蜂鳥的蛾、尺蠖蛾、沫蟬、死的和活的盲蛛、相思樹和江某等,我還摸了死的盲蛛呢做完第一回天溪園觀察,我們回到了休息室吃晚餐,我吃了飯糰和熱狗。






        夜幕低垂,我們繼續做第二回的夜間觀察,半路上李筱貞踩到了一隻倒楣的鬼豔鍬形蟲,我們把它抓起來拍了照,又繼續我們的旅程。我們發現了腳很多的蚰蜒、赤尾青竹絲、斯文豪氏赤蛙、面天樹蛙、一隻超級肥的盤古蟾蜍、馬陸及死掉的藍色金龜子等,其中,我們看到的青竹絲都很小隻,而且都在樹上。


我為了拍攝在高處的昆蟲和青竹絲,脖子都快斷掉了,等星期一我就要把我拍的照片上傳到部落格上面。我現在的拍攝技術還不是很好,希望以後可以改進。



:
以下是我上Google查到的關於人面蜘蛛和蚰蜒的資料
人面蜘蛛吃蛇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甲蟲生態觀察心得2014/9/20

        今天上的是李惠永老師的課,要上關於我喜歡的甲蟲的課,我便開開心心地進入了教室。

        甲蟲是泛指鞘翅目的昆蟲,包括象鼻蟲、獨角仙、鍬形蟲、糞金龜、龍蝨等。象鼻蟲的象鼻其實是它的口器,而且它的觸角還長在它的口器上面。我們俗稱的搖籃蟲就是捲葉象鼻蟲,它會把葉子剪開然後再捲起來當作它的產房,把卵生在裡面。泰坦大天牛的身長長達1620cm,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牛,人被小天牛咬到都會流血了,被世界上最大的天牛咬到一定痛死了。獨角仙雖然長得很像鍬形蟲,但是它和金龜子一樣,都是金龜科的喔!糞金龜會吃牛糞、馬糞、大象糞等糞便,當它找到糞便,便會在糞球裡產卵,然後挖地道把糞球推進去,但是,因為糞金龜只能在泥土裡挖地道,如果糞便的位置是在柏油路或石板路等堅硬的地質上,它就不會去推糞球了。

       龍蝨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甲蟲,它擁有游泳足,能在水中悠游,它的體內有一個用來儲存空氣的氣室,等到氧氣快要用完的時候,龍蝨就會浮出水面來儲存新的空氣。如果想要養龍蝨,可以餵它吃麵包蟲或是魚飼料;如果想讓它產卵的話,就要在水裡種一些水生植物;如果養的是它的幼蟲的話,可以餵它吃孑孓和小魚小蝦等小型食物。而且,要堆積一些高於水面的物體,例如石頭,才能讓幼蟲順利爬出水面化蛹。

       說到甲蟲,大家一定會想到鍬形蟲,如果你要養鍬形蟲,你可以在飼養箱內鋪上一層腐植土,再在腐植土上面放一些腐木,現在的腐木不用大老遠跑到山上去撿,市面上已經有在賣了。有時候可以在飼養箱內放一些腐爛的水果,兩三天檢查一次還有沒有食物,沒有的話就再補。它化蛹時不要去亂動它,每天給腐植土噴一些水,保持腐植土的濕潤。

        今天老師講了好多東西,我聽得好入迷,希望大家以後都能愛護甲蟲。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蜻蜓的生態研究心得20140913

         今天要上的是沈錦豐老師的「蜻蜓的生態研究」,老師的綽號是「老鷹十一隻」,因為他有一件T恤背面有十一隻老鷹,但是最近改成了「老鷹三十二隻」,那是因為他和野鳥協會的朋友有一次看到三十二隻老鷹在天上飛。
 
         蜻蜓和豆娘的差別在於蜻蜓的複眼幾乎是靠在一起的,而豆娘的複眼卻是在頭的兩側,中間的距離超過一個複眼的寬度。而且,蜻蜓的翅膀是不整齊的,而豆娘的翅膀很整齊。還有一個差別,就是蜻蜓的腹部比較粗,豆娘的腹部比較細。
 
         蜻蜓的生活史分為卵、前稚蟲、稚蟲和成蟲,卵的時期大概有六到七天,前稚蟲的時期只有一兩分鐘,而稚蟲的時期有一個月到七、八年,而成蟲的時期則有六到七年。
 
         因為蜻蜓的雄蟲的精子在腹部的第九節,而雄蟲用來交配的位置卻在腹部的第二節,所以,蜻蜓的雄蟲求偶前,會先進行傳精。傳精就是讓腹部捲起來,讓藏有精子的第九節觸碰到第二節。傳精之後,就可以去求偶了。
 
         蜻蜓求偶時,雄蟲會在水邊尋找雌蟲,看到雌蟲時,會飛過去用肛附器夾住雌蟲的脖子飛行,如果雌蟲願意交配,就會把腹部捲起來,跟雄蟲交配。看起來很像是一種強暴的方式,是不是很有趣呢?
 
         蜻蜓的產卵方式分為打針式、蜻蜓點水、插秧式和自殺式等,打針式是把腹部伸到水裡產卵;蜻蜓點水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就是一邊飛一邊讓腹部觸碰水面,大概會觸碰兩至三百次。插秧式是將腹部伸到比較深的地方產卵,但是產卵時會有被魚吃掉的風險。而自殺式就是看到會反光的東西,就在上面產卵,甚至還會產卵在反光玻璃和車子的引擎蓋上呢!
 
         之後老師還說了很多關於蜻蜓的好玩故事,我聽了很喜歡。我覺得老師真的好厲害,知道這麼多關於蜻蜓的知識。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蟬的生態研究20140621

        今天要上的是陳振祥老師的「蟬的生態研究」,我興奮地進入了視聽教室。老師跟我們說世界上有兩千多種蟬,目前臺灣的紀錄有二十一屬五十九種,它們的叫聲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雖然蟬會危害農作物,但是它們也是很好的中藥材跟食物。我都不知道蟬可以被做成中藥材跟食物耶!
        老師說,捕蟬人一個小時可以抓幾百隻蟬呢!老師還說,蟬的腹部分成十節,最後兩節特化成它的生殖器了,我聽了好驚訝喔!大部分的雄蟬都有鼓膜發音器,用它的翅膀摩擦鼓膜發音器就會發出聲音,分成:

一、召喚聲(長音)
二、警戒聲(短音)
三、驚嚇聲(短音)
四、攻擊聲(短音)
五、求偶聲(短音)
六、交尾聲(短音)

每一種不同的聲音各有不同的意義。

        之後老師還說了很多關於蟬的事情,例如人類可以聽到的頻率在5018000赫茲(Hz)之間,50赫茲以下的聲音叫做超低頻,20000赫茲以上叫做超音波,蟬會摩擦翅膀發出超低頻吸引其他蟬靠近,或著是蟬飛行的時間不久,飛不到兩秒就要停一下等,我覺得好好玩。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心得2014/6/14

        今天要上的是陳燦榮老師的「螢火蟲的生態研究」,老師說這次的課程不是要告訴我們答案,是要告訴我們怎麼研究螢火蟲,讓我們以後自己去研究。
    老師曾經在他去溪裡釣魚時滑倒,溪底都是咬人貓,他整個人掉進一堆咬人貓裡面,痛了好幾天,還曾在調查時被咬人狗咬,痛不欲生,老師現在被咬人貓咬都不會痛了,但是他現在被咬人狗咬還是很痛。
        老師還說他為了知道兩種長得很像、發出的光也很像的螢火蟲為什麼不會雜交,做了幾項實驗:

一、把甲螢火蟲的雌蟲在試管裡面放大概一天再取出來,試管裡面就會有甲螢火蟲的雌蟲的氣味。
二、把少許正己烷*倒入試管裡面,再倒到一張紙上,紙上就會有甲螢火蟲的雌蟲的氣味。由於正己烷的揮發性很低,一下子就揮發掉了,只留甲螢火蟲的雌蟲的氣味在上面。
正己烷*:一種有機溶劑,可以把空氣裡的味道溶進溶劑裡。
三、把那張紙拿到外面,看甲螢火蟲的雄蟲有沒有飛過來,如果有,那甲螢火蟲和乙螢火蟲就是因為氣味不同,所以不會雜交了。
        老師之後還說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我都聽得津津有味,我希望我以後還能知道更多關於螢火蟲的資訊。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臺灣的森林王國心得20140607


        今天的講師是林玉琴老師,老師今天要講的主題是「臺灣的森林王國」,我很喜歡林玉琴老師,所以我今天就開開心心的來到了教室。

        老師一開始先和我們敘述臺灣的地形,臺灣高山林立、四面環海,而且空氣潮濕、氣候溫暖,是一個適合植物生長的好地方。

        臺灣的山的高度可分為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低海拔森林的範圍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主要以茂盛且葉脈清楚的闊葉樹為主,還有從古至今從未被破壞的原始林、被破壞之後「敗部復活」的天然林、人類把本來在原位的樹砍掉之後為了賺錢而種的人工林和最先長出來的先驅植物,老師認為剩下的原始林不多了,要我們愛護森林,老師還跟我們說日據時代之前人類還不知道有檜木這個東西,直到後來發現時才開始大量伐木。
        中海拔森林的範圍在海拔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公尺以內,又稱為「雲霧帶森林」,裡面既有針葉林,也有闊葉林,還有針葉林和闊葉林都有的針闊葉混合林帶和充滿檜木的檜木林帶,可說是物種最多的地區,老師說如果有人找到新品種蝴蝶的話,很有可能是在中海拔地區找到的,還說以前人們把常見的臺灣擦樹看成雜樹亂砍,但是後來發現稀少的寬尾鳳蝶幼蟲只吃擦樹的葉子,就不亂砍了。
    高海拔森林的範圍在海拔兩千五百到三千六百公尺以內,裡面幾乎沒有闊葉樹,絕大部分都是針葉純林,老師跟我們說海拔三千六百公尺以上的地方就沒有森林了。


    老師說了非常多東西,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收穫很多,希望我以後有時間可以問她一些問題。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慢遊珊瑚礁〜綠島新視界20140531


今天是進階班的第一天上課,我開開心心的去視聽教室聽課,今天的講師是羅力老師,他叫我們叫他海龍爸爸,因為他常常到海裡潛水,而海龍會出現在乾淨的水域裡,所以他的綽號才叫「海龍爸爸」。
老師跟我們說先民常因食物的問題而煩惱,因此發明了很多捕魚的器具、方法和技巧,但是他們很節制,一開始只出動小船捕魚,把健康的魚留給後代子孫,免得後代吃不到魚,我覺得祖先們真的很有智慧。


接著老師向我們介紹珊瑚礁魚類的特性:


珊瑚礁魚類的特性分為七種,有隱密性、共生性、群聚性、防禦性、地域性和害羞性,共生性又分為兩種,而且這些名字其實是老師自己取的,因為東西的名字不重要,它們的習性和特徵比較重要,之後老師還放了一大堆魚的影片給我們看,最後還提醒我們不要破壞海裡的生態,希望我們能讓海洋教育發揚光大。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蛙的生態觀察心得

        「蛙」賽!今天要上的是「蛙的生態觀察」,陳王時老師先告訴我們「不要抄筆記」,叫我們認真聽課。開始上課後,老師給我們看一隻躲在斷掉的蛇木樹幹裡的盤古蟾蜍,老師說他其實是在找艾氏樹蛙時偶然發現的。

        老師問我們蟾蜍是公的追母的還是母的追公的,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是公的追母的,其實是母的追公的,因為公的蟾蜍會鳴叫吸引母的蟾蜍靠近,母的蟾蜍聽到了,覺得夠大聲就會跳過去。但是蟾蜍的視力不好,看到有東西靠近就抱,所以常常會看到一隻雄蛙抱到其他雄蛙,或是有好幾隻雄蛙抱著一隻雌蛙的趣味情景。

        老師說在野外要吃盤古蟾蜍還滿簡單的,只要把牠的耳後腺底部、頭部、內臟和皮切掉,再吃牠的肉就好了。而且青蛙很容易取得,山上就有這樣的青蛙,叫做「斯文豪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又名「鳥蛙」,只要聽到斯文豪氏赤蛙的叫聲,就代表你在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地方,也代表附近就有水了。

        老師跟我們講牛蛙全身的毛細孔都很明顯,連鳴囊也一樣,我還想把牠的鳴囊刺破呢!之後老師又告訴我們很多東西,像是不能隨便丟棄飼養的青蛙,要養牠就要養到牠死為止,他還給我們看他帶來的青蛙,牠已經養了五年。我覺得這個老師很搞笑,下次我還想上他的課。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金面山校外教學心得

       
        今天我們要去金面山校外教學,首先我們先在學校門口集合,老師跟我們講解注意事項和分組。我分到的是第一組,老師是施宏明老師,他的專長是研究昆蟲,我覺得能分到這一組很幸運。
       
        我們一走到金面山入口,就聽到五色鳥「敲木魚」迎接我們,我們在入口的階梯上還看到一群螞蟻正在搬毛毛蟲的屍體,螞蟻一發現我們靠過來,馬上溜之大吉。我們還看到豆芫菁,我馬上拿起相機拍下特寫。

        一路上我們看到好幾隻蟾蜍,有黑框蟾蜍和盤古蟾蜍,老師說,其實它們都有毒,只是他們現在沒有分泌出毒液,如果它們分泌出毒液,你會看到皮膚上出現像牛奶的分泌物。我還讓蟾蜍跳上我的球鞋,拍下了難忘的特寫照。

        我們還看到很多隻人面蜘蛛,但是,拍照時我發現很難在鏡頭上找到蜘蛛,因為蜘蛛網四周都是植物,而且蜘蛛本身很小,就算找到蜘蛛,也很難對焦,好幾張相片中,頂多只有一張是清楚的,可能是因為風使蜘蛛網晃動或是我的手無法抓穩相機。下山時,我還看到一個非常漂亮,像同心圓的蜘蛛網,我很高興的把它拍起來。

        我們在枯葉上看到了野外蟑螂,它長得和我們在家裡看到的蟑螂完全不一樣。

        我們也發現很多尺蠖蛾的幼蟲吊在半空中或在葉子上爬,還有一隻意外掉到同學的相機上「跳舞」的尺蠖蛾幼蟲。

        在爬山的過程中,有一位同學犯了大忌,她竟然穿著短褲來爬金面山,都快被蚊子吃掉了。幸好同學借她防蚊液,她塗了之後,被咬的狀況有改善。邱老說,半山腰之後,蚊子就會隨著山勢越來越高,越來越少了。施老師的手背上停了一隻蚊子,他馬上叫大家聚過來看,為了觀察蚊子吸血的過程,老師說他已經「捐了不少血」。我們平常看到的蚊子的刺其實只是一個鞘,裏頭藏著真正的刺,在吸血的時候才會把刺伸出來,刺入動物的皮膚裡。老師用他的相機放大拍攝蚊子吸血的過程,發現蚊子吸血時,整支刺會因為血液流過而變成紅色的。

        老師除了指給我們看躲在葉子裡的毛毛蟲、葉子上的毛毛蟲、背面有毒的毛毛蟲,還讓我們看到一大群緊緊靠在一起的迷你毛毛蟲,目的是讓天敵以為它們是一隻巨大的毛毛蟲,不敢攻擊它們。下山時,老師突然指出一大群大隻的毛毛蟲,把大家都嚇了一跳,我拍了好幾張它們的特寫,其中的一張,是今天所有的相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張。

        我們還看到刺蛾和蟬蛻皮後剩下的殼、捲葉象鼻蟲築的巢、豆娘停在葉子上、石頭上的螳螂、樹幹上抬頭的蜥蜴,和枯木上的靈芝。我很喜歡爬大岩壁的部份,我覺得過程很刺激又好玩。我們攻頂之後,拍了幾張合照,一路上我也拍下了很多風景。我非常喜歡這次的校外教學,我以後還想跟家人一起去金面山玩。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台灣的野鳥世界

本文記載著我今天上課學到的知識。


世界上的鳥類有九千七百五十九種,大多數鳥類有共同的特徵:

一、有八千多種鳥類母的都比公的體型大。

二、有七千五百多種鳥類公的都長得比母的漂亮。
 
三、鳥類沒有味覺,感覺不到酸甜苦辣,給牠吃辣的牛肉麵也感覺不出辣。


 
台灣的鳥類有六百二十六種,可以分成留鳥、候鳥、過境鳥、迷鳥和籠中逸鳥,以下是各種鳥類的解說:

一、留鳥

在山上的留鳥會往低海拔處遷徙,總共有二十五種,包括黑長尾雉、藍腹鷴和台灣藍鵲。

二、候鳥

候鳥會則是從其他的國家飛來台灣的鳥類,分為冬候鳥和夏候鳥。冬候鳥會在九月到第二年的五月出現,夏候鳥會在五月到九月出現。

三、過境鳥

過境鳥顧名思義就是遷徙時會經過台灣休息,然後繼續往南邊遷徙的鳥類。

四、迷鳥

迷鳥就是因為天氣惡劣等因素而被迫離開原本自己的遷徙路線,來到台灣的鳥類。

五、籠中逸鳥

籠中逸鳥就是原本被人類飼養,後來意外逃出或被放生的鳥。



下列是獲得金氏紀錄的鳥類:

一、天鵝的羽毛是全世界鳥類中最多的,有一萬七千多根羽毛。雖然天鵝表面上的羽毛,看起來與和牠體型差不多的鳥類一樣多,實際上卻有這麼多根羽毛,真的好神奇!

二、蜂鳥的羽毛是全世界鳥類中最少的,只有一千多根羽毛。

三、斑頭雁是有被記載的第一隻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鳥,是全球飛行高度最高的鳥類。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做「返家十萬里」,野雁可以飛那麼高又那麼遠,讓我覺得很驚訝、很新奇!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有趣的知識:

一、烏頭翁在台北是看不到的,要到台東、屏東和花蓮才能看到。

二、麻雀也會吃肉,才有足夠的營養,不是只吃五穀雜糧。

三、白鷺鷥一類會吃魚的鳥,吃的時候一定從魚頭吞,不會從魚尾吞,因為如果從魚尾吞的話,魚刺會刺破牠們的喉嚨。但是如果從魚頭來吞,喉嚨就不會被魚刺刺到。

四、鴛鴦的鴛代表公的,鴦代表母的,為什麼沒有人念鴦鴛呢?因為古代的人重男輕女,所以他們先把公的唸出來,所以才會念鴛鴦。

五、分辨香蕉和芭蕉的方式:香蕉的葉子長到最尾端會裂開,芭蕉則不會。

 

最後的壓軸是老師的真實小故事:

老師有一次去冰店,聽到有人在招攬客人,他往店裡看,竟然是一隻八哥在講話。老闆走出來問他要吃什麼,結果竟然聽到八哥用台語說:「來碗豆花嘛!」然後老師就點了一碗豆花。老師就開始跟八哥「聊天」,老師講什麼,牠就講什麼,後來,八哥竟然說:「好累啊!休息一下啦!」